原浆品鉴酒
加微信免费领取
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,不仅指导着农业生产,更深刻影响着酿酒这一“天人共酿”的传统工艺。古人通过观察天象、物候与气候的周期性变化,将二十四节气融入酿酒的每一个环节,形成了顺应自然、尊重时序的酿造哲学。
1.立春与启窖:立春标志着万物复苏,此时启窖取酒,取“生发”之意。早春微寒的气候能平衡酒醅的酸酯比例,使酒体更加醇厚。
2.清明与祭酒:清明时节,春雨滋润万物,空气湿度攀升,乳酸菌与酵母菌在酒醅中形成共生体系,赋予酒体独特的清雅花果香。江南地区至今保留着“酒酿青团”的习俗,延续千年。
3.重阳与下沙:秋分后收割的糯红高粱,经曝晒、蒸煮后投入窖池,开启酱香酒“九蒸八酵”的漫长旅程。重阳下沙承载着“春耕秋酿”的农耕逻辑,昼夜温差促使窖池中的微生物在活跃与休眠间交替,缓慢催化淀粉转化为芳香物质。
1.端午与制曲:端午时节,气温升高,万物勃发,微生物繁殖活跃。此时制曲,耐高温的芽孢杆菌在曲块中蓬勃生长,为酱香型白酒奠定风味基石。河南仰韶酒业在端午制曲,利用豫东小麦的丰收与闷热环境,塑造“陶融香”的独特风味。
2.雨水与发酵:雨水后天气渐暖,为微生物提供绝佳发酵环境。此时酿成的“春酿”代表一年中白酒的高品质,酒体口感更甘醇、圆润。
3.冬至与封坛:冬至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,低温环境减缓酒体氧化,促进醛类物质挥发,留存更多酯类芬芳。南宋临安城有“冬至烫盏温酒”的习俗,陶坛封藏的传统至今延续。
酱香酒的七轮次取酒:从立春到霜降,酱香酒经历七轮次取酒,每一轮次都对应不同的节气与气候条件。例如:
1.大寒前后的一轮次酒:酒体收敛,带有寒冬腊月的显著特征;
2.春分至谷雨的三轮次酒:正值百花齐放,酒中的花果香与蜜香味更突出;
3.芒种至小暑的五轮次酒:炎热天气赋予酒体焙烤味道,焦香与糊香逐渐显现。
黄酒的“秋收粮,冬入窖,春出酒”:秋季收割的糯米经冬藏发酵,春季出酒,遵循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,使酒体更加醇厚。
总的来说,二十四节气与酿酒的结合,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巧妙运用。从原料种植到微生物繁殖,从工艺调整到文化传承,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思想。
免费试喝:加微信 edd494 免费赠送原浆品鉴酒一瓶,免费试喝。>>点击领取<<
本文由人久久酱酒于2025-08-23原创发表在白酒之家,转载须经本站同意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wsdz.net/413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