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浆品鉴酒
加微信免费领取
酱香型白酒在陈酿过程中,甲醇含量会逐渐减少,但减少幅度有限,且受陈酿时间、环境等因素影响,下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。
甲醇主要源于酿酒原料中的果胶(如高粱、小麦的表皮),在发酵过程中经果胶酶分解产生。酱香型白酒传统工艺中,通过高温制曲、多次蒸馏等环节,可初步降低甲醇含量(甲醇沸点约 64.7℃,低于乙醇的 78℃,蒸馏时易被提前分离),但成品酒仍会残留少量甲醇(国家标准规定白酒中甲醇含量≤0.6g/L)。
陈酿时,白酒需在陶坛等透气性容器中储存,甲醇作为低沸点挥发性物质,会随时间缓慢通过坛体微孔挥发到空气中。同时,陈酿环境的温度波动(如自然窖藏的四季温差)会加速酒体中挥发性成分的逸出,进一步减少甲醇含量。
除挥发外,陈酿过程中的微量化学反应也会影响甲醇含量。酒体中的醇类、酯类等物质会发生缓慢的酯化反应,虽然甲醇参与酯化反应的程度较低(主要生成甲酸甲酯,含量极少),但长期陈酿会使部分甲醇与其他物质结合,间接降低游离态甲醇的浓度。
不过,这种化学反应对甲醇总量的影响远小于挥发作用,且无法完全消除甲醇。即使是存放数十年的陈年酱酒,仍会有微量甲醇残留,但通常已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,对人体安全性更高。
综上,酱香型白酒在陈酿过程中,甲醇会因挥发和微量反应而逐渐减少,且陈酿时间越长,减少效果越明显(但存在上限),这也是陈年酱酒更受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免费试喝:加微信 ccd744 免费赠送原浆品鉴酒一瓶,免费试喝。>>点击领取<<
本文由大路酱酒于2025-08-11原创发表在白酒之家,转载须经本站同意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wsdz.net/4058.html